微信快讯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微信快讯

【589期】刘云国画作品欣赏

点击数:9532017-09-30 15:17:23



刘  云

男,汉族,湖南岳阳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画学会理事

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湖南省政协委员

湖南省画院院长

中国长城画院副院长

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

中南大学兼职教授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国家一级美术师


创作活动及代表作被收入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新中国美术史》

《中国现代艺术史》

《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

《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

《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图鉴》等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艺术展并有获奖。

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及个人收藏   2008年受外交部的邀请创作21米大型中国画《灵山秀水•梦江南》永久陈列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办公楼大使宴会厅,2012年受外交部邀请创作大幅中国画作品《潇湘春晖图》永久陈列中国驻冰岛大使馆。

出版有《刘云作品油画精选》、《刘云画集》、《山水清音  刘云画集》、《跨界•造境  刘云艺术档案》、《云峰有约  刘云中国画作品集》等。





国画创作,从票友到专业户


2002年,刘云出任湖南省画院院长一职,一直从事油画创作的他,进入到一个纯国画创作的氛围中,“当时唯一一位画油画的副院长退休了”。但画院举办的雅集挑起了刘云作画的冲动,他常常以票友的身份乐在其中,“这种冲动来自于一位艺术家的本能,因为是油画家出身,我能看到中国画的问题所在”。之后,刘云像中毒一般,放不下手中的竹管笔。逐渐地,刘云发现,画一点花鸟虫草已无法满足自己了,“最开始我特别喜欢‘八大’的画,觉得很打眼睛,并开始临摹,慢慢地觉得这些不能满足我对这门艺术往前表达的方式,于是开始切入到山水。”2004年,刘云真正开始了山水画的创作。


除了日常事务外,刘云大部分的时间都沉浸在国画创作中,“我有两个画室,一个油画室,一个国画室,在家还另外开辟出一块画国画的地方”,这就是刘云创作的空间,“有时候一个新地方,带来新感觉,尤其我是中国画、油画跨界的身份,我对艺术的包容和视野是开放的,这是我这几年的状态。”


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刘海粟等近现代中国艺术大师,尽管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有着相似的艺术经历——从油画转向中国画,或者两者兼之。他们的艺术轨迹,给刘云打下强心针,“因为是从油画过来,很自然地把油画的很多元素,比如色彩、光影等应用到国画创作中,以彩墨为主”。尽管在油画领域获得非常高成就的刘云,当第一批作品出来之后,仍是获得了不少质疑,“说我创作的不是中国画,而是综合体或者杂交儿,因为树的传统勾法和皴法在我的画上找不到。很所以那时我特别开心,我知道该怎么走这条路。”对既定标准的挑战,是刘云骨子里叛逆的表现,在他看来,这恰恰是中国画坛最需要的。


真正给到刘云鼓励的是,刚开始创作的两张山水画获得批评家邹跃进的认可,邹跃进先生说,“我现在感觉,你将来在中国画领域的成就绝对比油画领域要大。”这种在一片质疑声中的肯定让刘云颇为兴奋。在接下来的十年,刘云清楚地知道每个往前推进的轨迹和脉络,“我现在很开心地告诉你,我用了十年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符合自己跟我自身的学养的表述方式”,这就是刘云的艺术发展,“我从油画到中国画有一个很漫长的转换过程,前二十年,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画西洋画,在我的骨子里中国文化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中国画坛的平台上去考量,我用十年时间完成了自己艺术的投射和表现方式,就是我的个性和面貌非常明确和强烈。”


刘云的水墨创作,真正发生重大转变的标志是2008年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创作的《灵山秀水梦江南》。在这张作品中融合了刘云早年对宋画的研究和从北方山水到南方山水的回归。此前有朋友提出“清秀有余,苍劲不足”的建议,刘云由此开始对宋画中的山水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历时三年创作了《空谷回音》系列。十年历程走来,刘云对传统水墨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认识到不能受笔墨之拘,“曾经一段时间,随着对宋画的研究,对笔墨的运用越来越谨慎,也越来越害怕。十年走过来,我觉得中国画我的的创作状态是内心与自然的一种对话、碰撞、表述,更多强调艺术家本身的主观性。”


在刘云看来,“驾驭毛笔在宣纸上表现自己对自然、山水时,就是驾驭的技术,再往前走,就是‘笔墨精神’。有人讲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或中国画的核心,但我认为,笔墨开始是技术层面,最后与个人内心学养、观察方式相连,包括对自然界的理解,两者的高度结合才成就了笔墨。”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