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快讯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微信快讯

【第477期】意象纵横任自然——王宏书法

点击数:11692017-04-24 16:26:01

     王宏,湖南衡阳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产业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考级中心特聘考级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湖南省书协主席团成员、湖南省书协草书委员会主任、湖南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湖南省企(事)业文联副主席、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企事业书协主席,供职于湖南省国资委。 



新闻链接:

王宏草书欣赏与临写系列新书首发


日前,省书协副主席、省文史馆馆员王宏编著的《草书经典欣赏与临写系列》新书首发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书协副主席、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洪彪等出席首发式。

王宏,湖南衡阳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他擅长草书,其原创的“三米格草书经典临写行定位法”为书法爱好者探索出学习草书最简单的入门途径,获3项国家专利。著有《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王宏卷》《长空风月——草书之美漫谈》等。

该套书包括《张旭草书〈古诗四首〉欣赏与临写》《怀素草书〈自叙帖〉欣赏与临写》《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欣赏与临写》《王铎草书〈唐诗九首〉欣赏与临写》《毛泽东草书〈古诗十首〉欣赏与临写》5本,精选了书法史上5位草书大家的代表作,概述了草书发展的历史。(文章来源:新浪财经网)




意象纵横任自然 

——王宏书法艺术解读(节选)
文/覃柳平


      作为北京大学的访问学者以及文化书法的代表,王宏及其草书在北大备受关注,并且应邀在北大讲坛上激情演绎了草书的空灵之美,不仅受到师生们的好评,著名美学大家叶朗教授也大加赞赏。演讲过后,王宏虚心地向叶朗请教了关于书法的美学问题,更加打开了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同时,三米格系列在出版了《王羲之、王献之、智永卷》、《欧阳询、怀素卷》、《黄庭坚、王铎、于右任卷》三卷之后,大受欢迎,一发不可收,又新出版了《张旭、贺知章卷》、《孙过庭卷》、《赵佶、康里夔夔卷》《祝允明、徐渭卷》、《皇象、宋克卷》、《傅山、张瑞图卷》、《毛泽东卷》等名家经典习字帖,并出版了三米格草书经典水写帖系列,将历代草书经典一网打尽,形成了三米格经典临写系列成果,并且一版再版。三米格系列的影响越来越大,王宏的这个研究成果荣获“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科技成果奖”,并被北大图书馆永久收藏。


     凡艺术家一致认为:优美的形式应该被优美地表现出来。所以我们来到世间主要的任务是感受美的。中国人最具有美的潜质,以最美好的书法表现最为实用的文字,这真是最为华丽的转换,因此在黑白之间观之不足的美延续了几千年,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载体。


和很多文化底蕴深厚家族出来的学子一样,王宏自幼便与笔墨为伴,如他在《北京大学文化书法作品集》序言:“幼时习书,讲求形体构成,认为笔法技法即为全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修养的加深,个人风格渐渐形成,书风也就越来越带着王宏的个人神韵。今年5月,王宏带着近年来的作品在北京大学搞了一次展览,以草书为主,其书风已显老辣,兼张旭和怀素的笔意,揉进了一些王铎,但是可意会不可言传,此为大妙之处。


     此时的王宏,早已摆脱了对笔法技法的完美追求,更多的是思考书法的文化内涵和书法的美学思想。去年王宏发表了《书法之美》的文章,此文被《书法导报》等多家国家级的书法报刊转载,他认为书法具备沉郁、飘逸和空灵三种美,分别代表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带着这些思考,他在北京大学书法论坛上和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进行了探讨,十分赞同叶朗先生的“美在意象”的思想。这些美学思想也契合了北大“文化书法”的思潮,在王宏看来,古人说得好:书法艺术“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固天下寡于知音。”


     草书是王宏思考最深刻,研究最深入的书体。游于艺多年后,他将自己的草书美学思想梳理出来,娓娓道出自己对书法尤其是草书的深情。如他在写苏轼的文章中引用的林语堂的话:“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而王宏是真正了解草书的人,源于他真正喜欢。《长空风月---草书之美漫谈》分明就是他写给草书艺术的一卷情书。细细品味了草书的历史之美、人物之美、意象之美、人生之美以及书写之美,别出机杼,妙语如珠。草书艺术被他这样精致地解读,墨舞飞扬,神采翩然愈发迷人。难怪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先生欣然为之题写“长空风月”的书名;中国书协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著名书法家聂成文先生亲自作序推介此书,认为该书“见解独到,时出妙句,颇显哲理,是一部十分生动而深刻、可读、可赏,可鉴的好著作。”


     在艺术的成长期,王宏的书艺可以一日千里,进入成熟期,意味着必然经历一段瓶颈期,王宏那一段时期怎么写都不如意,他心里也有些烦闷,不仅仅是因为字写不好,而是心乱导致的笔乱。意大利一位哲学家说过:欣赏艺术,就是欣赏困难的克服。王宏的性格里有一股坚韧,他放下笔,开始静下心来读书,揣摩,再读书,再揣摩。看到清朝学者杨守敬所言:“学富,胸罗万象,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释然于心!再进入他的草书,已是纵横挥洒,无意为法而笔笔中法,笔势飞逸,而且在布局中对于空白的处理更为讲究,使他的草书更加空灵散漫,意境高旷。


      多年来,王宏以艺术修养身心,正如他在书中写道:人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我道“三幅书法伴人生”,因为人生必须扮演三个角色:读书人、工作者、家庭成员,每一种成长环境都是给你的平台,都让你受心灵的冲击和洗涤.......


      时光可以成为一把无情的利剑,也可以成为一件迷人的盔甲。在王宏身上,时光显然是显示它迷人的一面,越来越温厚醇和的王宏将草书演绎得越来越委婉奔腾,变幻飘忽,至情至性。看上去他的草书和他的性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其实是参透人生的一种中和之美。儒雅的王宏笔走龙蛇,看上去那么沉稳,宣纸上分明是“纵歌吟庄子,痛饮读离骚”的扣人心弦,这种感觉体现在他的草书中既沉着又痛快,既厚重又空灵,淋漓挥洒,或妍或丑,意态无穷。


      其书在法,其妙在人。与王宏交朋友,如饮醇酒,在喧嚣的社会中,他常常寄情于诗文书法,睿智的他所处的社会地位使他更能深刻地体会世态冷暖美丑,无论如何,他选择包容,这种哲学影响到他对待书法艺术的创作---追求超逸自然浑厚痛快。或许他的高明就在于此,人生与艺术互相做了诠释。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