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332017-04-17 17:39:41
余德泉,四川叙永县人。1941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中南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领衔导师,我国首位对联学研究生导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湖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民盟湖南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兼湖南民盟书画院院长,湖南省湘江书画院院长,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语文四品》《笑话里外观》《古汉语同义虚词类释》《诗律、词律、曲律和联律》(《古代汉语》中的四章)《对联纵横谈》《中国长联三百三》《天下名联》《对联通》《对联格律 对联谱》《得月斋联稿》《余教授教对联》《古今绝妙对联汇赏》《古今茶文化对联观止》《余德泉诗联新稿》《余德泉对联文论》《简明书法教程》《章草大典》《章草传帖》《章草论语》《余德泉章草论语》《余德泉书自撰作品集》和《余德泉诗联书法新集》等。主编有《书法通》《清十大名家对联集》《湖南楹联》等。其理论成果和学术活动多具有开拓性意义。长于章草、隶书、行书、帛书、楚简等多种书体。先后五次在长沙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其中一次展出用八个民族九种文字书写的对联。曾应邀到台湾淡江大学、澳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讲授楹联与书法。2007年获中国楹联学会首届梁章钜奖第一名。
诗书合璧 文墨交辉
——品余德泉先生书法赏评
文/尚洪涛
余德泉教授致力于楹联学研究数十年,取得了开拓性研究成果,马蹄韵楹联格律的探索研究为推动楹联艺术发展功莫大焉。而在他研究楹联学的同时,又潜心于章草书法的整理研究之中,二十年来成就了《章草大字典》、《章草传帖》等专著,与此同时,他的章草书法也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余德泉《七律 玉笥山》纸本章草
释文:
俎豆恭陈吊汨江,招魂卷掩意茫茫。
源开楚些成新则,爱系邦圻达上苍。
不啜浑醨随醉世,竟趋冽水涤愁肠。
灵修若晓兰椒馥,天下何由痛国殇
余先生书法创作多自书诗词楹联作品,使得其书法与内容相得益彰,诗词楹联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自己的笔墨宣泄于书法作品之中,使得自己在诗词、楹联作品的情感在书作中得以淋漓尽致的表达,让其作品浑然一体,气象斐然。
余德泉《沁园春 游黄山》纸本章草
释文:
缆上霄衢,右挹天都,①左抚莲花。②看文殊洞口,古松迎客,③万年狮石,④座敛烟霞。路转危崖,⑤阶悬削壁,手未扶栏汗已加。惊前嶂、正天留一线,⑥待作攀爬。光明始信清嘉,⑦令天下游人讶复嗟。纵雄峰大壑,尽收云海,寒枝怪巘,⑧险丽无遮。野发幽芳,潺凉静阁,日照浮岚幻彩纱。今来也、感山林之乐,最茂风华。
【说明】是日万里无云,唯林中或有雾气。此词草于由黄山至九华山途中。
【注释】①天都,黄山主峰之一。②莲花,黄山主峰之一。③ 文殊洞, 在玉屏楼东侧下方。④狮石,在黄山玉屏楼前坪。⑤危崖,在玉屏峰与莲花峰之间莲花峰一侧。⑥指玉屏峰上之一线天。⑦光明,指光明顶,黄山主峰之一。始信,黄山峰名。从光明顶到始信峰,林深树密,地势较缓,与天都、莲花、玉屏诸峰之嶙峋陡峭形成对比。⑧ 寒枝, 即岁寒枝, 松之别称, 由《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句而来。巘,大小相叠之山。
余先生精于章草。小字章草的创作,其所书扇面点画精微、凝练内涵,细腻而丰润,章法错落有致,风格典雅蕴藉,可读而耐品。其大字章草作品则线条恣纵而润涵,结体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整体用墨干湿随意,润燥相生,互为生发,颇具张力。另笔者所见其以破锋所书章草作品,笔力劲健,富有弹力,线条质感极强,其娴熟的用笔,驾驭笔墨的能力令人叹服。其代表作品有章草《沁园春游黄山》《七古敦梓河》等。
余德泉《五律 题常德鼎城花岩溪》纸本隶书
释文:
五律 题常德鼎城花岩溪
(2000年)
花域陈清景,云林暖复寒,
岩冲栖万鹭,舟岭小千山。
溪壑开天地,楼台馥芷兰,
好风知我意,吹梦到其间。
花岩溪,见前《题常德鼎城花岩溪联两副(二000)》说明。藏头嵌“花岩溪好”四字。舟岭,指花岩溪内之观舟峰。 南朝民歌《西洲曲》有“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句。
升华到无法之路。这一升华过程,王氏用了几十年的艰难探索。这在章草的发展史上,无疑是独树一帜并带有开拓性的。晚年王蘧常在自叙中说:“师又知予学《十七帖》,曰:‘右军书远承章草,旧有传本,已不传。今传章草,仅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萧子云《月仪帖》,数种而已,疆域褊小,殊难光大,汝能融冶汉碑、汉简、汉陶、汉帛书,而上及周鼎彝,必能开前人未有之境,小子勉之。’余敬志不敢忘。此余究心章草之始。”(1)可见王氏之章草,得益于名师启蒙教益并终生实践磨砺,史出有源。
余先生与王蘧常相较,其秀润有余,而功力不逮。王氏善作窠僻大字,雄浑古穆。而观余先生作大字,力度稍弱。王氏字逾大逾精神,余先生则越小越精彩。两者各擅胜场。
余德泉《西江月 贺香港回归》纸本章草
释文:
西江月 贺香港回归(一九九七)
枉自缘槐夸大,盾矛未敌洋枪。城盟一订失吾疆,国耻何年敢忘。
几代牺牲奋斗,终于气吐眉扬。鬼旗降落错壶觞,焰火星辰竞亮。
七月香港回归,举国欢腾,是有此词。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所讲之大槐安国, 实为一大蚂蚁窝。城盟,城下之盟,指1840年府被迫签定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
余先生擅长隶书。其隶书亦有多种风貌。其最为突出的为条屏长文创作,此类作品,线条丰润,用笔含蓄蕴藉,蚕头燕尾,不露圭角,章草用笔也有融入,作品整体行列整齐,波澜不惊,温文尔雅,书卷气浓郁,又极富装饰趣味。此类作品余先生创作甚多,皆为其自书长联,自书古文创作,如《四美轩记》、《湘江书画院记》《芙蓉书画院记》《公祭杨慎文》等诸多多幅条屏作品。另一类作品则为丰厚型的大字榜书。此类作品用笔厚重有力,线条庄重沉实,整体丰腴厚重,庄重而富动势。
余先生书法涉猎广泛,远追甲骨钟鼎金文,并考察少数民族文字,引入书法创作,为他的书法创作开拓了新的书体,并为保护、研究与发展与少数少数民族文字艺术,起到了不少推动作用。观其甲骨文创作,用笔古拙而轻松,结体舒展自如,一改一些甲骨书家那种拘谨书风,而将甲骨文以飘逸的神采为之,图画效果较强,平添了不少艺术意趣。而其少数民族文字的书法创作我囿于眼界,所知不多,不便评述。
余德泉《观道县翰林第何绍基残碑感作》手札纸本 章草 2005年12月
释文:
子贞夫子挥神笔,宏文镌作两方石。
筋骨洵似颜麻姑,一横一竖咸精绝。
子孙供奉已百年,未虞一旦遭文革。
愚人搬去垫猪栏,辱尽斯文无所惜。
近年方逢有识士,输金移回翰林宅。
碑残且已积尘灰,字字犹然放光泽。
世传真迹过百卷,高古伟严无此帖。
国人相对作何堪,予心予心长太息。
但纵观余先生书法作品,多为其自书诗词楹联,且内容与形式上亦多考究,具有专业水准,且大多数当今书法家所不具此水平,能达到文质相辅,文墨交辉的艺术效果,相信在余先生未来的创作中艺术会更加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