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期刊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报纸期刊

《书画艺术报》第32期:刘铁臂国画作品欣赏

点击数:12122017-03-21 16:05:03

艺术简介:        

          刘铁臂,湖南邵阳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芙蓉画院院长、湖南一品国艺馆艺术总监。

主要作品参展: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全国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2005年中国百家金陵中国画作品展、第16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大会美术特展、2005年—2009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第6、7届全国工笔画大展、第五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全国美术作品展、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览、全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第二届全国工笔山水画大展、2012当代中国画百家提名展、2012中国画坛双年展、2013当代中国画百家提名展、2012“中国百名工笔画家学术邀请展”、 2016年中法艺术交流展等国家级重要学术展览近30个,作品《红土地》被评为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作品。

  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个人画展15次,出版个人画册、专著8部。有作品获优秀奖、“五个一工程”奖、金奖、优秀作品奖(最高奖)。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台湾、香港及国内博物馆收藏。


书画艺术报











作品欣赏



  

结 实 的 浪 漫

文/彭见明


好些年前读铁臂的画,觉得他胆子大,很浪漫。又觉得少了点什么。想了想,想到一个词,可能比较准确:少了“结实”。浪漫的东西固然抢眼,也新锐,如果不结实,就经不得碰,易碎。会断线,飘到天上去,落不得地。


近来读到铁臂一组以描绘少数民族人物风情题材的写意和工笔画,感到他的作品“浪漫”没有丢,而“结实”的一课补上了。

一个有志者试图成为一个艺术家,最起码也是很艰难的一课,是要有艺术的自觉。自觉就是内视、自省,就是能够不断地审视和修正自己。铁臂的这个调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觉。


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我读铁臂近作的感受,就是:厚朴、绚丽、奔放。这些特点,尤其在他的工笔画中表现突出。他画的少数民族人物,通过变形夸张,无不步履沉稳、躬腰匐胸,像一块块巨石,结实地盘驻在大地上,苍厚古朴的生存和文化,浸透纸背。设色的鲜艳、结构的简约、线条的明快,让画面充满火辣辣的阳光,给人以温暖,使生命蓬勃辉煌。那些大胆而豪迈的色彩,弥漫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历史进入到了航天时代,世界成了一个人人可以亲近的万花筒,中国画不注重用色的传统,恐怕也有必要考虑时代的多元审美需求,修正自我不但不是忘本,恰恰能使自己更加强大。艺术当随时代,这应是个不争的真理。奔放,无疑是铁臂最显著的特征,他的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画家汹涌而至的激情,这便是中国画传统理念中爱讲的气韵,这大致也是艺术品的骨力。骨力,是好的艺术不可或缺的东西,书画是这样,音乐、舞蹈、文学都是这样。

我所言的厚朴、绚丽、奔放的艺术品质,恰恰最能表现铁臂时下津津乐道表现着的少数民族生活,看来留给他表演的艺术空间是很大的。一个画家乃至一个农民,能拥有自己理想的种子重要,能找到适合这粒种子生长的土地同样重要。铁臂很幸运,走到了这一步,愿他以更大的自觉来耕种这块已经属于他的土地。铁臂若能意志坚定地专注耕种,把这些要素做得更强调,便是大气象了。 

 

      彭见明,历任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著名作家。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